發布時間:2023-10-16 06:59 文字大?。?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9月28日上午11時許,伴隨著一聲嘹亮的汽笛,滿載著無錫地產皮卡汽車的籠車國際聯運班列從新落成的無錫國際鐵路物流中心緩緩駛出,一路向西疾馳,經霍爾果斯口岸出境,開往哈薩克斯坦。由無錫出發的“鋼鐵駝隊”正助力越來越多的“無錫制造”通過“一帶一路”暢達全球。
將鏡頭轉向數千里外的柬埔寨。早上不到7時,正值上班早高峰,通往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的道路上摩托車、汽車絡繹不絕。175家企業入駐、近3萬名員工實現就業,全區企業進出口總額持續創新,對當地經濟貢獻率不斷提升……作為中柬共建“一帶一路”標志性項目的西港特區已成為西哈努克省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不同區域,不同場景,展現的都是無錫深度融入“一帶一路”的積極作為。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在這十年間,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交匯點的無錫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重要方向,把產業投資“利相通”作為重要支撐,把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作為重要基礎,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地融入其中,走出了一條合作共贏的“新絲路”。
頂層謀劃
“無錫方案”深度融入“新絲路”
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是無錫推動高水平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2015年,無錫首次制定并出臺參與“一帶一路”的《三年行動計劃》。隨后,陽光集團、無錫一棉、無錫金茂等企業踴躍“走出去”,相繼在埃塞俄比亞投資興建紡織基地,在非洲大陸形成了無錫紡織服裝產業的集聚態勢;遠景能源、尚德太陽能、中交新能源等能源企業則充分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在巴西、阿根廷、尼日利亞等國家以收購或新設的方式與當地開展能源合作。
隨著一個個具體項目的落地,無錫在共建“一帶一路”中實現了從理念到行動、從愿景到現實的轉化。
經過四年的探索和實踐,2019年無錫立足“高質量發展”新要求,認真謀劃新一輪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相關工作,制定了《關于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實施意見》。次年,又編制了《無錫市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工作目標更具體化。“我市還會根據不斷變化的形勢,編制‘一帶一路’建設的年度工作要點,進一步分解落實重點工作任務。”市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介紹,2023年度的重點工作任務就是圍繞加快打造國際產能合作示范高地、推動科技國際合作縱深發展、提升“絲路貿易”活力、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密切絲路人文交流等方面展開。
隨著共建的持續深入,無錫與“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往來持續擴大,交流合作更加緊密。無錫一棉在埃塞俄比亞的紡織工廠已形成10萬錠紡紗能力,年產紗線2萬噸,在帶去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同時,還實施人才本地化戰略,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華光電力在緬甸撣邦建設的電站是緬甸首座也是唯一一座燃煤發電站,占緬甸撣邦總發電量的40%,電站所產生的電能全部并入緬甸國家電網,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由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中心和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共建的“中國—東盟教師培訓發展中心”已承擔了對印尼、馬來西亞、老撾、泰國等國的18批190余名校長和教師的培訓,為這些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了智力支持……越來越多的無錫元素閃耀在“一帶一路”上。
美美與共
“無錫力量”真誠繪就“同心圓”
在鳳凰文化用品(越南)有限公司寬敞而整齊的生產車間里,機器運轉的轟鳴聲有節奏地響著,工人們忙碌在各自的崗位上,畫材產品源源不斷地從流水線上下來。這是江蘇鳳凰畫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越南投資建設的第二個工廠,今年9月適逢建成投產4周年。
“越南鳳凰是我們赴海外投資建設的首個海外工廠項目,如今從一家工廠擴大到兩家工廠聯合發展,生產規模擴大數倍、自動化程度日益提高。”江蘇鳳凰畫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衛宏介紹,伴隨著企業的發展,員工收入也不斷提升,對企業的認同感與日俱增,如今越南鳳凰99%的干部員工都是越南人。去年,越南鳳凰獲得了越南國家稅務總局頒發的“守法合規經營納稅先進企業”榮譽。“能夠獲得越南國家層面的嘉獎,既體現了越南政府對中國投資企業的高度肯定,也充分證明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企業走出去、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攜手共贏是切實可行且富有成效的。”陳衛宏直言。
越南鳳凰的成功發展是無錫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實踐之一。“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無錫準確把握經濟全球化新趨勢和我國對外開放新要求,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
在埃塞俄比亞,無錫金茂投資建設了自有面料廠和服裝廠,經過多年努力,兩家工廠的運營蒸蒸日上,2022年為埃塞俄比亞帶動出口2000多萬美元,占該國紡織服裝出口比重的11.9%,并為當地創造了1700個就業機會。
在柬埔寨西港特區,無錫醫療隊走村串戶,為沒錢治病的患者送藥,到行走不便的老人家中看診,給幼兒、小學生體檢診療……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2017年起無錫就開始派出醫療隊員赴柬,為當地百姓提供基本醫療保健及疾病診治服務。今年5月12日,第六批援柬醫生抵達西港特區,開啟為期半年的醫療援助服務。
在非洲,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已累計派出30多批專家組赴南非、納米比亞、莫桑比克、加納、埃及、厄立特里亞等國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為當地培養了2300多名漁業技術人員,數十個“小而美”漁業項目的成功開展扎扎實實地解決了當地漁民關心、焦心的技術難題,幫助共建國家民眾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從產品輸出到服務輸出,從技術輸出到人才輸出,萬里絲路上,一個個飽含著“無錫力量”的“民生工程”“合作項目”競相落地,成為無錫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鮮活注腳,也讓無錫在與共建國家和地區的雙向交流與多維互動中實現著共同發展和繁榮。
爭做標桿
“無錫實踐”孜孜以求“高質量”
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波雷諾縣,從西港特區通往金邊的4號國道上,車流如梭,其中不少是滿載貨物的大卡車、集裝箱車。奔忙的車流是西港特區蓬勃發展的縮影,也是無錫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互利共贏、攜手并進的寫照。
境外園區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臺。由紅豆集團牽頭、中柬兩國企業共同開發建設的西港特區就是這樣一個境外經貿合作區。
西港特區是中國批準的首批境外經貿合作區之一。十多年來,它從一片無路、無水、無電、無網的荒蕪之地,發展成為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完善的國際化工業園區,全區企業年進出口總額更是從2013年的1.39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24.93億美元,成為西哈努克省經濟發展的“引擎”和人民的“金飯碗”。
近年來,無錫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充分放大西港特區功能優勢,扎實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示范城市建設,把“民心相通”作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基石,在創辦西港工商學院和衛生服務中心、法律服務中心的基礎上,去年又啟動援建中柬友誼職工文化活動中心,無錫市人民醫院與西港特區衛生服務中心遠程會診等項目。無錫以園區建設為抓手,由點帶面推進,從而有機融入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在為當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作出積極貢獻的同時,也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著力打造標志性成果,建設更多“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標桿和示范項目,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一帶一路”建設,無錫一直在努力。
2022年,無錫成為江蘇省內開行中歐接續班列的第一個試點城市,為非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城市打通新出口通道做出了示范。中歐班列提供的穩定、安全、高效的交付,也讓越來越多的“無錫制造”能在“家門口”出發,搭載“鋼鐵駝隊”將產品送出國門、鏈接世界。
“依靠中歐班列,我們降低了20%的成本,提升了30%的時效。”小天鵝物流管理高級經理張琰表示,此前小天鵝靠海運出口運輸時間長達60多天,而中歐班列的運輸時間比海運縮短了一半。在張琰看來,無錫本地企業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國際物流供應鏈服務,提高了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今年以來,無錫中歐班列“朋友圈”持續擴大,國際物流網越織越密,貨運量持續攀升。1—9月,無錫已開行39列中歐接續班列,發送貨物3174標箱,貨值約6億元。
無錫率先開通中歐班列接續班列,為異地班列業務聯動、信息共享、通道共用等方面起到先行先試作用,對于促進江蘇省內班列資源整合,共同發揮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優勢,全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來源:無錫日報